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道派宗師 - 陳斗
(點擊看video)

小弟先父是陳斗師公徒弟之一,同期師兄弟有趙中一及蘇源...,據先父描述陳斗師公早年在廣州非常有名,但由於在廣州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被迫走到香港設館受徒,開創道派國術總會。
道派主要是習洪拳蔡李佛,行內簡稱[洪頭蔡尾]
陳斗師公其中一套醉八仙拳是獨門拳術,當年並不是傳授予所有徒弟的,而趙中一師傅是同期唯一一位得到珍傳的得意門生。
現今在香港碩果僅存的醉八仙拳大多是源自趙師傅的。
所以小弟很遺憾沒有機會學到該套醉八仙拳!
陳斗師公與妻子謝潔玉有一子名為陳正,當年陳正亦有在粵語片中演出。
大家行經深水埗仍可見到陳斗及謝潔玉舊館址的大招牌。



[ 本帖由 沙皮9 2008-7-30 05:11 PM 編輯 ]
 


陈斗 - 职业生涯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香城九凤 (1964)
铁马骝别传-大结局 (1955)
铁马骝别传-续集 (1955) .... 铁罗汉
胭脂虎 (1955)
大刀王五浴血歼仇记 (1951)
亚兰卖猪 (1935)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铁马骝 (1955) .... 动作
鬼嫁状元-上集 (1959) .... 监制
女鬼嫁状元-下集 (1959) .... 监制


陳斗的徒弟


駱蘇

龔瑞龍

游彬

鄺群威

蘇源

趙中一

蓬江棠下鎮 - 周家拳

提起江門武術,你會想起什麼?蔡李佛拳、詠春拳?可你是否知道,在蓬江區棠下鎮,有一門拳,其武館至今仍遍布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輝煌時多達1300多家嗎?但遺憾的是,雖然在海外繁衍得枝繁葉茂,但在它的發源地,它卻只剩下幾個傳人在苦苦堅守。這就是發源於棠下鎮沙富村觀蓮裡的周家拳。

  一場閒聊

  周家拳浮出“水面”

  初識周家拳,是在9月底的一次採訪中,在與棠下鎮黨委委員羅堅聊天時,記者無意中了解到,在棠下,新發現了一種拳,名叫周家拳,聽說其在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在海內外開設了1300多家武館。“我們以前也不知道,最近才發現的。”羅堅介紹,鎮政府也在著手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一門聽起來曾經這麼輝煌的拳術,為什麼會埋沒至今?記者非常好奇。

  記者在網上搜索,在江門政務網上,搜到了有關“周家五虎”故居的一篇不足300字的政務消息。而這“周家五虎”,就是周家拳創始人周龍與其六弟週協、八弟周彪、九弟周海、十弟周田五兄弟。這五個人,也正是讓周家拳聲名遠揚的五個人。消息說,是根據棠下鎮文化站所提供的信息發現“周家五虎”故居的。

  棠下文化站站長蒙勝福向記者證實了此事。根據他提供的資料,記者看到有關周家拳的簡要概括,如這種拳,它既像洪拳,又似蔡家拳,還被稱為“洪頭蔡尾”。資料非常簡略,至於周家拳的詳細歷史,及它是如何輝煌一時的,記者仍不清楚。

  帶著疑問,1027日,記者驅車前往棠下,來到了周家拳的發源地棠下鎮沙富村觀蓮裡。

  舊日輝煌

  “周家五虎”

  曾開武館82

  在觀蓮裡,記者見到了周寶洪,這個自稱是周田嫡孫、周家拳第三代傳人的人,初看有點無法將他與武術掛上鉤,因為他肚子微凸,身材不高,但是為人謙和,笑容淳樸。

  周寶洪直接把記者帶入一間青磚結構的瓦房,瓦房有兩扇老式窗戶,其中的一扇因為年久失修,早已敗壞,被人用塑料擋雨紙擋住。唯一的一扇門上方,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江門棠下沙富觀蓮仁義堂總館”。這間老房子,是“周家五虎”授武的見證。

  在這間拳館裡,記者看到了周家五虎的遺照,懸掛在正對門的神龕上。在武館的左側牆上,掛滿了“周家五虎”給徒弟講授武術的照片,其中,包括了許多外國弟子。為了讓記者清楚知道周家拳的歷史,周寶洪匆匆忙忙地趕回家中,拿來了一本根據周家拳的故事寫就的紀實小說,一本收錄周家拳拳法的《中國武功圖典》,還有一本刊登“周家五虎”之一周彪的徒弟呂柱石所整理的《周家五虎昆仲簡史》的雜誌。

  這些資料,加上周寶洪的講述,周家拳的舊時輝煌,呈現在記者的面前。

  周家拳創始人周龍1890年生在農村,喜歡練武。他自幼追隨鄉中拳師鄒耕學習武術,後又跟隨其叔周雄練習洪拳。學成洪拳後,因緣際會,周龍通過自己的嬸嬸,結識了肇慶拳師蔡九公,並師從蔡九公,練成了蔡家拳法。後來,周龍先與六弟週協一起前往廣州當裝箱工,後輾轉下南洋謀生,奔波5年,學會了一些北派拳法。1915年,24歲的周龍重新回到了廣州。據周家拳實事小說記載,“在廣州,周龍一邊工作,一邊將在南洋謀生時所學到的北派拳法等,與蔡家拳法融為一體,創造出獨門拳術,名為周家拳。”

  周寶洪告訴記者,周家拳包含了小伏虎、萬字拳、花拳、虎豹拳、十字拳等。這套拳法,既可以健身,又可以當作防身搏擊之術。這套拳法,在香港地區2009年出版的《中國武功圖典》也可以查到。

  而根據呂柱石所寫的《周家五虎昆仲簡史》,周龍成名於黑旗軍福軍。1914年,黑旗軍福軍統領李福林,聘任拳師擔任武術教官,當時報名者有一百多人,周龍前往應聘並奪魁。隨後,其弟周彪、周海、周田皆進入福軍,擔任武術教練。1917年底,周龍在廣州市創設了第一間周家總館,定名為周仁義堂,收徒講武。以周家拳奧妙“用力力中能藉力,臨機機內要關機”作為門聯。因為教導有方,周龍門下弟子眾多,威震一方。可惜,兩年後,在周龍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廣州爆發瘟疫,周龍不幸染病去世,年僅29歲。

   “周龍病故後,同在福軍任職的周彪辭掉了福軍教職,接手'周仁義堂'。爾後,週協、周海、周田也分別在廣州、佛山、江門、肇慶、梧州等地開設武館共82 間。1936年,周彪還在香港設立了“中外周仁義堂”,並率徒弟參加了當年香港舉行的英皇加冕盛典,盛名遠播。”呂柱石等如是寫下。

  走向沉寂

  周家拳在棠下

  已經少有人知

  但誰能料到,今天的棠下周家拳,在盛名遠播之後,面臨的卻是一片凋敗。看看古屋牆壁上的照片,記者不禁納悶,緣何周家拳的輝煌,都留在了照片上?

  在記者翻看資料的時候,周寶洪特意告訴記者,有關“周家五虎”和周家拳故事的泛黃的實事小說,他只有這一本,所以記者要是藉閱,一定要保證不能弄丟。他很珍惜這些為數不多的資料,因為“這些存著周家拳所有的輝煌歷史,以及周家五虎的經歷”。

  在採訪中,周寶洪還表演了一套周家拳。儘管套路嫻熟,可一套拳打下來,周寶洪已有點氣喘,連連笑道:“已經老了,不行了。”在他表演的時候,圍觀了幾個村民,一個女村民臉上一直掛著嘲諷的笑容。周寶洪向記者坦承,現在招收徒弟學武術不容易。就連他教了十多年的愛徒,起初也是不願意學武術,後來還是在他的連勸帶拉下,才同意學習。

  現在在沙富村里,證明周家拳確實存在的,除了他們這些繼承者,可能就只有那間破敗不已的古屋,以及在古屋裡開設的周仁義堂總館和同在沙富村洪濠自然村開設的周仁義堂總館。

  沙富村委書記周國健告訴記者,至少在沙富村,當年的周家拳,無人不曉。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周家拳。就連互聯網上,關於周家拳的資料,也為數不多。

  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周家拳正蓬勃發展。目前,由周家拳第三、四代傳人創立的周家拳國術團體遍布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珠三角和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大部分海內外拳館與棠下鎮沙富村的兩個周仁義堂總館,只是同宗同派,並沒有緊密的聯繫。偶有部分武館也會前來沙富村認祖歸宗,也都是通過香港周家總會聯繫。棠下周家拳,似乎象徵意義已經大於它的實際存在意義。

  對於周寶洪來說,以周家拳名義,參加的最大的活動,也就是在1999年的時候,他收到新加坡嶺南國術研究社等的邀請,前往新加坡參加了第一屆世界周家拳武術醒獅大賽並進行表演。周寶洪也曾嘗試過在棠下鎮開館收徒,但是僅靠收取的學徒費,根本不夠武館的開支,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他告訴記者,如今在沙富村,他收徒是免費的,但即使如此,門下徒弟也不是很多。周寶洪自己對於如何振興周家拳,也沒有很成熟的想法。但有一點他很堅決,他說一定要把古屋旁邊的周家拳紀念館建起來,讓人家知道,這裡是周家拳的源頭所在。

  甚至現在,周寶洪所開設的周仁義堂總館,與隔壁洪濠自然村他父親的徒弟所負責“照看”的周仁義堂總館,還在爭奪“總館”的名義,雙方並不團結。周寶洪說,他們雙方也坐在一起談過,同意一起將周家拳打響。但直到記者發稿前,他們彼此仍然“不管不理”。

  各方獻智

  棠下周家拳發展如何破冰

  棠下周家拳如何走出蕭條,重塑拳術源頭的尊嚴,再現輝煌?周家拳的傳人們也一直在思索在嘗試在夢想在期盼。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周家拳不能像洪拳、蔡禮佛拳等一樣發展起來呢?周家拳不發展,主要在於宣傳的力度不夠和復興周家拳所必須具有的人力、物力不夠。如 果說發展周家拳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一定義不容辭,我有這個恆心。”54歲的周金流是周家拳第五代弟子,他現在也在教周家拳,帶了徒弟30多人。他曾與自己的師傅討論過如何發展周家拳,並曾商量,把周家拳的拳法刻錄進光盤保存,以等待時機發揚光大。但即使是這個想法,也因為資金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周金流說,他現在的夢想,就是開一間正規的周家武館,把周家拳教授給徒弟們。

  周寶洪也在積極地跟各地的周家拳武館建立聯繫。“1113日,我們將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祭奠儀式,到時將會有很多周家拳武館的弟子參加。”周寶洪說。

  新會蔡李佛始祖拳會會長陳忠傑1999年才關注到周家拳,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周家拳的弟子在表演,因為覺得周家拳有些拳路有點像蔡李佛拳,所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蔡李佛拳的省級項目傳承人,陳忠傑認為,目前棠下鎮周家拳傳承人裡面的相關爭論,說到底是一個歷史源頭沒有釐清的結果。所以棠下周家拳想要發展,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好,正本清源,弄清楚“源頭到底在哪?”然後由政府來定調。

   “現在中國傳統武術發展,一個很大的阻礙就是輩分之爭。各方應該想一想,自己到底行不行?要拿出實力來。同時,周家拳的發展,可以藉鑑別的傳統武術的包 裝,但是一定要走內涵式的道路。只有註重本門武術的文化內涵,把傳統文化傳承下來,才能讓人家知道這門武術的特點在哪裡。”陳忠傑說,如果不打響古拳的牌 子,很少會有人知道,就像他們當初如果“不搞蔡李佛,根本就沒人知道什麼叫蔡李佛,可能連新會的人都不知道”。

  而周家拳作為一項文化遺產,它的傳承與發揚,也已經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棠下鎮黨委委員羅堅介紹,棠下鎮政府正在研究蒐集有關周家拳的資料,並有意以此為契機推動棠下武術文化的發展。